九領域成重點發展方向 環保裝備制造將實現彎道超車

竹北通水管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環保裝備制造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技術基礎,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環保裝備制造業規模迅速擴大,發展模式不斷創新,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技術水平大幅提升,部分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九領域成重點發展方向環保裝備制造將實現彎道超車

新竹油漆

新竹防水

作為裝備制造業的一種,環保裝備本身就是一個市場潛力巨大的高成長性產業,而且還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工業和信息化部24日發佈《關於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0年,在各個重點領域支持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規范企業,形成若幹個帶動效應強、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一萬億元。

新竹抓漏

工信部人士表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為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市場空間。不過相較於動輒千億的規模,中國在這一領域市場集中度偏低,以中小企業為主,產品低端同質化競爭嚴重。也正基於此,《意見》緊緊圍繞綠色發展以及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有效供給的雙目標,聚焦新形勢下生態環境保護需求對環保裝備提出的新要求。

竹北木工

環保裝備主要包括大氣、水、固廢三大領域,同時也包括檢測、應急等專用設備與環保材料,此次意見在這些領域也都提出瞭更為細致的技術目標。具體來看,行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取得新突破,創新驅動的行業發展體系基本建成。同時,先進環保技術裝備的有效供給能力顯著提高,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主要技術裝備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同時根據裝備技術成熟度將每個細分行業重點領域分成重點研發與重點推廣兩部分。據上海證券報此前報道,《意見》還確定瞭未來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要任務:一是強化技術研發協同化創新發展。二是推進生產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三是推動產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發展。四是引導行業差異化集聚化融合發展。五是鼓勵企業國際化開放發展。

《意見》還明確瞭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九大重點領域。大氣污染防治裝備、水污染防治裝備、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裝備、土壤污染修復裝備、資源綜合利用裝備、環境污染應急處理裝備、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污染防治專用材料與藥劑、噪聲與振動控制裝備重點發展領域。

防止產品低端同質化競爭,杜絕盲目擴張、重復建設也是《意見》關註的一個焦點。既提出瞭今後一段時期行業亟待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的研發方向,又提出瞭發展多污染物協同處理、深度治理、綜合利用、節能降耗、高效智能等新要求。此外,工信部還將定期修訂發佈《國傢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加快先進技術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應用。

如今,環保治理更為嚴格,更加關註治理的實際效果,先進裝備的需求自然會增加,這需要環保裝備在供給體系上做出結構調整。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環保領域將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來落實頂層設計,節能環保、固廢處理、清潔能源等環保產業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對於企業來說,以前環保是一個外部成本,而現在環保成本的內部化為環保裝備產業帶來瞭巨大機遇。

隨著政策紅利不斷落地和消費結構升級,環保裝備制造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行業有望維持高增長,行業內龍頭上市公司可重點關註。分析人士指出,擁有核心技術的設備生產龍頭以及具備“設備+工程”的環保企業將優先受益。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1221.html

工業治污萬億市打開在即 企業競爭模式或生變數

竹北通水管
新竹油漆
新竹防水
新竹抓漏
竹北木工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在政策、法律、監管、標準等壓力下,工業廢水、廢氣、危廢治理將進入快車道,“十三五”環保投入或將超兩萬億元。同時,工業治污關註點也將從末端治理轉向上遊的清潔生產,有望誕生百億級的治理公司。工業治污市場的開啟將給已經做好技術儲備的環保治理公司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工業治污萬億市打開在即 企業競爭模式或生變數
  新《環境保護法》實施、排污許可改革有序推進、兩高司法解釋提出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入刑,以及環保督察由督企向督政督企並重轉變等,均對工業治污形成倒逼態勢。“十三五”期間,工業治污拐點已至,將打開兩萬億市場空間。未來十年,BOT、ROT、OM模式逐漸興起,或將成為工業企業治污的主要模式。同時,工業治污關註點也將從末端治理轉向上遊的清潔生產,有望誕生百億級的治理公司。
  區別於市政廢水處理領域的資本壁壘,技術與管理成為工業治污的最關鍵要素,高性價比的技術解決方案與高水平的管理服務將成為環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國際經驗看,未來工業治污也將從影響環境的常規污染物如COD、氮、磷等,向痕量有機污染物轉變、向影響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的污染物轉變。技術的研發與儲備、管理制度的完善、園區層面管理制度的創新,都將是工業治污企業需要面對的挑戰。
  工業治污面臨新的改革管理要求
  工業廢水普遍具有排放總量大、治理難度高等特點,而工業園區特別是省級以下工業園區普遍存在工業廢水治理不達標的問題,加之受限於地方保護、管理機制、技術水平等,工業園區一度成為污染治理的“盲區”。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在調研化工園區時指出,我國具有一定安全、環保管理水平與有效應對措施的化工園區不到100傢,不到總數的1/10;化工行業廢水治理普遍存在達標率不高的情況,其中環氧樹脂企業的生產廢水更是基本處於長期超標排放的狀態。
  2016年12月,環境保護部印發《關於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的通知》,提出到2017年底,鋼鐵、火電、造紙、印染等8個行業達標計劃實施要取得明顯成效;到2020年底,各類工業污染源持續保持達標排放,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環境守法成為常態。
  2017年9月,環境保護部印發《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任務推進方案》,要求各地方人民政府和園區管理機構要不折不扣完成“水十條”要求,並提出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並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是工業集聚區水污染防治的底線要求。
  除瞭政策層面,在管理層面,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將推動解決現行以塊為主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利於環境保護責任目標任務的明確、分解及落實,調動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積極性等。近兩年開展的高強度的環保督察,更是從督企向督政督企並重轉變,將環保要求落到瞭實處。
  萬億市場打開,工業治污進入快車道
  環境統計年報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環保投入總計2.94萬億元,其中建設項目“三同時”投入占比48%,廢氣治理運行費用占比28%,廢水治理運行費用占比11%,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入占比12%,危廢運行費用占比1%;廢水、廢氣、危廢運行費用總計占比40%。
  然而,“十二五”期間,工業環保投入占工業產值的比例依次為2.57%、2.62%、2.76%、2.88%和2.84%。雖然呈現增長趨勢,但遠低於環保治理的真實需求。據瞭解,工業企業環保投入占到產值10%以上,才能真正解決環保問題。
  “十二五”期間,我國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4.6%,到2015年末,工業增加值GDP占比達34.3%,其中化工業產值GDP占比達12%。《石化和化學工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顯示,“十三五”期間化工業年均增長率為8%。
  以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為4.6%、化工業年均增長率為8%,環保投入占比2.8%——4.2%為測算依據,保守預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工業環保投入將達到4.68萬億元,其中化工業環保投入將達到1.89萬億元。
  在政策、法律、監管、標準等壓力下,工業廢水、廢氣、危廢治理將進入快車道,“十三五”環保投入或將超兩萬億元。
  工業園區集中治污成為環保市場的焦點
  工業園區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瞭重要的作用。從1979年蛇口工業區設立,到2016年我國國傢級工業園區已達590餘傢,省級以上工業園達1700多傢,省級以下工業園區達7000多傢,總計約1萬傢。當前,工業園區成為地方經濟增長的支柱,以化工園區為例,全國502傢化工園區的工業總產值占石油和化學工業總產值的56%。
  然而在全國1萬個工業園區中,超70%的工業園區為省級以下工業園區,這些工業園區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產生瞭嚴重的環境問題,工業園區集中治污成為環保市場的焦點。
  無論是涉足環保領域的央企、國企、外資環保企業、上市環保企業,還是具有技術解決方案的中小環保企業,很多環保服務者將工業園區這一優質客戶列為未來重點服務對象,以期通過差異化服務分享市場蛋糕。
  例如,蘇伊士目前為我國11個大型工業園區提供專業的水務及廢料處理服務,並在今年以32億歐元收購瞭GE水處理公司,將打造一個無與倫比的工業水處理方案和服務平臺,為園區提供綜合的環境解決方案。
  BOT、ROT、OM模式將成為工業企業治污主要模式
  BOT、ROT、OM模式作為市政廢水處理的常用商業模式,2010年後在工業園區集中治污中得到瞭廣泛應用。
  2013年筆者對電鍍園區調研時發現,全國近100傢電鍍園區中有超過半數的電鍍工業園區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江浙地區的化工園區,如上海化學工業區、常熟開發區、泰興經濟開發區等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中西部不發達地區也在向管理較好的工業園區學習采用這種模式。
  然而,BOT、ROT、OM等模式在以工業企業為客戶主體的工業廢水治理領域卻鮮見應用。國傢發展改革委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底國內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社會化運營的比例不足5%。
  在新《環境保護法》實施、排污許可改革有序推進、兩高司法解釋提出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入刑,以及中央環保督察力度空前的背景下,工業企業尤其是具有較大規模和體量的工業企業也逐漸開始采用BOT、ROT、OM模式,由乙方變為甲方,將企業環保治理交給第三方公司。例如,2016年農藥企業華星化工采用ROT模式對其污水處理設施進行改造,並委托第三方藍必盛運營,時間為15年。
  在企業負責人看來,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後,並沒有過多地考慮第三方運營給企業帶來的壓力或者成本上升問題,而是將精力投入到商業生產經營,在連續化生產中提升產品品質及技術。可以說,第三方治理模式實現瞭雙贏。
  據瞭解,目前很多環保企業正積極與一些規模、體量較大且支付能力較好的龍頭工業企業洽談第三方治理模式,BOT、ROT、OM模式或將成為工業企業治污的主要模式。
  未來十年,環保企業該如何競爭?
  從末端治理向清潔生產轉變
  據多傢環保企業反映,工業治污市場拐點已至。2013年和2014年前後,工業治污從以點式驗收達標轉向長期效果驗收達標,環保企業的營銷方式也從關系營銷轉向技術營銷。尤其是在2016年之後,在環保督察的大背景下,工業企業及工業園區治污的態度發生瞭根本性變化,從被動治污向主動治污轉變,工業治污市場爆發在即。
  未來十年,我們認為工業治污市場或將呈現兩輪驅動。第一輪是未來的3——5年,市場需求將以末端治理的達標排放為主。第二輪是未來的第五至十年,隨著第一輪治理任務的結束,市場將會迎來上遊工藝優化、降低成本、創造正效應的時代,通過清潔生產、綠色發展來降低後端的環保處理成本將成為企業的核心關註點。兩輪驅動將互相交叉,成為未來十年工業治污市場的主要需求和方向。
  高性價比的技術解決方案與高水平的管理服務將成為環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發展是工業企業的核心,而環保成本內部化後,成本依然是工業企業治污的核心考慮要素。華北制藥等工業企業負責人曾表示,企業廢水處理的年運行費用與營業收入之比就超過10%,再加上危廢處理與大氣處理成本後,治污成本更高。因此,既能做到處置成本低又能實現達標排放的高性價比的技術解決方案,成為環保企業占領工業治污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從現階段來看,工業廢水尤其是精細化工廢水,是最難處理的廢水,可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高性價比解決方案市場上尚未多見。雖然眾多單項技術均具有優勢,但解決工業企業的污染問題往往需要物理、化學、生物等多項技術的有效集成。
  從國際經驗來看,工業治污也將從影響環境的常規污染物如COD、氮、磷等,向痕量有機污染物轉變、向影響生態安全和人體健康的污染物轉變,如POPs、抗生素等。通過技術研發和技術儲備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具備成本優勢,是環保企業占領工業治污市場的必備條件。
  與此同時,在工業治污領域新治理模式的需求下,運營管理和服務水平也成為環保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蘇伊士亞洲區執行副總裁孫明華認為,蘇伊士在中國工業治污領域業務的快速拓展,主要得益於其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
  從國際經驗及中國市場需求看,區別於市政廢水處理領域的資本壁壘,技術與管理成為工業治污最關鍵的要素。
  未來工業治污領域或將誕生百億級企業
  調研發現,除已經上市的環保企業,工業治污企業體量及規模均相對較小,這主要受制於工業治污的投入產出比遠低於市政領域。正如上述分析,工業治污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與管理,而非資本與資源,工業治污的難度導致鮮有企業可提供高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調研還發現,多數工業治污企業的訂單成功率低於10%。但與市政領域相比,工業治污領域的市場更大,噸水治理費用從幾十元到幾百元,遠高於市政污水處理費用。
  工業治污市場的開啟將給已經做好技術儲備的環保治理公司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新治理模式的推廣,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十年在工業治污領域將誕生新的百億級的治理公司,這從上市公司屢屢外延拓展至工業治污領域也可見一斑。
  (作者單位:江蘇(宜興)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
  原標題:工業治污市場拐點即將來臨,環保企業未來十年該如何競爭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673.html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錨定2018環保產業重點方向

竹北通水管
新竹油漆
新竹防水
新竹抓漏
竹北木工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在十九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升為“千年大計”;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其列為8項重點工作之一。會議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視程度空前提升,並強調要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戰役,尤其是要打贏藍天保衛戰。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錨定2018環保產業重點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17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國傢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歷程,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18年經濟工作。其中,生態文明首次被列為8項重點工作之一,重視程度空前提升。
  比較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環保的內容發現,新時代背景下的本次會議涉及的內容最多,可以看出國傢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和對環境治理的決心。其中,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註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對生態文明等基礎性重大改革的推進,持續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取得新進展。
  本次會議則明確提出,治理環境污染是長期工作,並要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貫徹“隻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理念;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啟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引導國企、民企、外企、集體、個人、社會組織等各方面資金投入,培育一批專門從事生態保護修復的專業化企業等等。
  可以看出,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傢從以前的“盼溫飽”、“求生存”轉變為“盼環保”、“求生態”。2018年作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環境治理將持續深入,這也意味著明年國傢對環保工作將提出更高要求。
  廣發證券認為,環保產業將在 2018 年迎來新發展機遇:工業端環保稅、排污許可全面實施,環保成本帶動污染物排放減少;深入實施“水十條”,全面實施“土十條”,市政端生態投資加大,推動總體環境質量改善;建議關註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大污染防治戰役中,重點是要打贏藍天保衛戰。會議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後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在接受中新網采訪時指出,打贏藍天保衛戰具有標志性意義,如果大氣污染防治戰役都打不贏的話,其他方面的環保戰役就更考驗能力瞭;雖然目前大氣污染防治面臨三大挑戰,但中央有管理思路和方法,有信心打贏這場環保戰役。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副會長駱建華表示,近年來,大氣污染問題凸顯,大氣治理力度明顯加大,未來將會形成常態化。同時,一些排放標準也將逐步提高,過去在電力領域做超低排放,將來在其他領域可能也要推出這種模式。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600.html

全國碳交易市場已落定 從兩方面夯實建設體系

竹北通水管
新竹油漆
新竹防水
新竹抓漏
竹北木工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2017年12月19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終於落地。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來說,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既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項重大的創新實踐。隨著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推進,一些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全國碳交易市場已落定 從兩方面夯實建設體系
  12月19日,備受關註的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當天,國傢發展改革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動員部署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旨在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國統一碳市場建設就此拉開帷幕。
  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變暖,從一開始就是個世界性問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正通過全國碳市場的啟動來努力實現碳排放達峰這一目標。
  碳市場建設是以最小成本促進達成減排目標的政策手段。此前國傢發改委已在北京等七個省市組織開展瞭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涵蓋瞭多個行業,近3000傢重點排放單位。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建設的基礎上,我國將分階段、穩步推進碳市場的建設,以發電行業作為突破口,啟動“三步走”路線圖,逐步把其他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納入到全國碳市場的開展建設之中。
  從試點建設看來,碳市場在推動參與企業和試點地區的低碳發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發揮瞭積極作用。業內人士認為,碳資產價格上行空間有望打開。然而,碳市場建設畢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推進過程中,一些問題必須引起重視。
  首先,企業應加深對碳交易市場、碳資產管理的瞭解,引起主觀上的重視。未來碳交易逐層加碼,減排成本隨碳價提高,肯定會有企業因為碳交易而增加負擔。企業要為此做好準備,從技術手段、戰略佈局上考慮這個問題。那些管理水平高、單位產品排放低的發電企業,生產越多,獲得的配額相應就會越多,因碳交易而獲利也越多,競爭優勢就越來越明顯。
  從近期看來,單就電力行業而言,隨著電力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管理水平更高的企業將進一步發揮其產能優勢,獲得的發電市場空間也將越來越大。相應地,在碳交易的深入推進下,對全行業來說,總體成本是下降。
  同時,建設全國性碳市場,需要統一交易標準,防止出現制度“套利”空間。在資深碳管理咨詢師汪軍看來,初期全國碳市場不允許投機,而碳市場制度完善才是全國碳市場發展的基石。初期更多的還是建立、推行、完善碳交易政策。對納入企業不履約行為,要制定相應處罰措施,以及規范交易技術和細節。
  當下,我國將首先推動三大制度建設,即碳排放監測、報告、核查制度,重點排放單位配額管理制度和市場交易相關制度,並盡快構建碳排放數據報送、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碳排放權交易和結算四大支撐系統,進一步夯實碳交易體系,讓碳交易市場的效力充分發揮。當制度完善後,碳金融市場將會進一步打開,自然也會吸引更多的資本參與進來。
  因此,對於目前碳價持續在50元/噸左右低價徘徊問題,全國性市場啟動後亦有望解決。不過,碳價到瞭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才會讓企業將減排納入決策因素。碳市場運行起來以後,碳價主要是由市場決定,受配額供求關系和減排成本的影響。國傢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曾表示,隨著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後,200元至300元每噸才是未來碳交易的理想價值。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567.html

全國碳市場12月19日啟動 首批僅涵蓋電力行業

竹北通水管
新竹油漆
新竹防水
新竹抓漏
竹北木工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據悉,全國碳交易市場將於12月19日正式啟動,首批隻納入發電行業。全國碳市場的啟動是中國努力實現碳排放達峰的又一重大舉措,全國碳市場將從試點市場向全國統一市場過渡。
全國碳市場12月19日啟動 首批僅涵蓋電力行業
  在試點運行四年多之後,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千呼萬喚始出來。從知情人士處證實,全國碳市場將於12月19日正式啟動,首批隻納入發電行業。
  據瞭解,國傢發改委將在12月19日正式宣佈市場啟動,並就落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推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有關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建立碳交易體系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和利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途徑。中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規模超過歐盟(2017年歐盟碳市場交易規模為19.3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據悉,中國計劃在2030年左右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全國碳市場的啟動是中國努力實現碳排放達峰的又一重大舉措。
  中國碳市場的建設路徑,是從試點市場向全國統一市場過渡。2011年,國傢發改委發佈《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湖北省、廣東省及深圳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七省市試點相繼啟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在2017年啟動全國碳市場,也是中國此前向國際社會提出的減排承諾之一。2015年9月,中美兩國元首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第一次明確提出啟動全國碳市場的時間和范圍,中國計劃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
  按照當時的設想,全國碳市場計劃第一階段納入將覆蓋鋼鐵、電力、化工、建材、造紙和有色金屬等重點工業行業,後來縮減到電力、水泥和電解鋁三個行業。隨著啟動倒計時的臨近,市場預期首批隻納入電力行業。
  “中國碳市場可能在一開始時僅涵蓋電力行業,但正如國務院發佈的《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列出的,中國碳市場計劃在2020年前覆蓋到至8大類行業。”能源基金會項目主任劉爽認為,電力行業具有最為透明和最為可信的排放數據,因此最適宜被納入全國碳市場。這也是為什麼當今世界最大的兩個碳市場,歐盟碳市場和美國加州碳市場,均將電力行業納入其初始碳交易系統的原因。
  國傢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蔣兆理曾表示,現階段企業付出的碳排放成本較低,隨著全國統一碳市場啟動後,200元至300元每噸才是未來碳交易的理想價值。
  原標題:全國碳交易市場12月19日正式啟動,首批隻納入發電行業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454.html

多地明確征收稅額 “費改稅”下月起正式啟幕

竹北通水管
新竹油漆
新竹防水
新竹抓漏
竹北木工
內湖垃圾清運
汐止垃圾清運
南港垃圾清運
大台北大樓垃圾處理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作為中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於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截至目前,全國大部分省份人大常委會近期已相繼審議通過本地區環保稅方案,為環保稅開征鋪平瞭道路。
  多地明確征收稅額“費改稅”下月起正式啟幕
  繼“最嚴”環保督察之後,環保稅即將落地。下月起,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將正式實施。它的問世意味著在中國推行多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向環保稅制度的轉換將正式啟動。
  環保稅征收對象為火電、煤炭、采礦、化工、石化等能源行業的“排污大戶”,以及大部分制造業和部分污染較嚴重的加工業,原來繳納排污費的都將轉變為“環保稅”納稅人。征稅對象分為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等四類污染品類排放納稅人。具體來看,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2—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4—14元;固體廢物按不同種類每噸5元至1000元不等。
  其中危險廢物為1000元每噸;工業噪聲按超標分貝數,每月按350元至11200元繳納。此次環保稅本著稅負平移原則設計稅制,同時為瞭遏制企業排放,制度設計上也體現瞭“多污染多交稅”原則,因此排污大的企業稅負相應地將有所增加,而排污少的企業將有所減輕。征收環保稅之後,之前涉及環保的相關費用將無需再繳納,大多數地方都是“稅費平移”,對於納稅人來說,負擔變化不大,相較之前的支出不會有太多增加。
  隨著2018年環境保護稅開征日期逼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環保稅稅率也相繼明確。從各地正在備戰環保稅開征工作的稅務機關的公開消息來看,在環保稅開征進入倒計時之際,全國大部分省份已相繼確定瞭本地區環保稅方案,為環保稅開征鋪平瞭道路。在稅率方面,環保稅法除瞭對固體廢物和噪聲在全國施行統一稅率外,對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具體稅率給予各省份一定自由裁量權。
  各地出臺的稅額標準高低不一,主要是考慮瞭本地區環境承載能力、污染物排放現狀和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目標等因素。其中,在大氣和水污染物可選的稅率范圍內,京津冀地區采用瞭較高稅率,其中北京“頂格”執行采用最高稅率,環北京的河北省13個縣也采用瞭較高稅率。而浙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和西南地區的貴州、雲南等省(自治區)制定的稅額均略高於環保稅法規定的最低稅額。
  作為一項更加規范、穩定和具有強制性的措施,開征環保稅將向企業釋放出“控制和減少污染物排放、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明確信號,即“環保稅開征,對排污企業又多瞭一道‘緊箍咒’,這也能倒逼企業轉型升級。”費改稅的意義在於,上升到稅法層面,有利於解決排污費制度存在執法剛性不強的問題,有利於提高納稅人環保意識,強化企業治污減排的責任意識。
  也就是環保稅以保護和改善環境為立法目的,對向環境直接排放污染物造成環境危害的行為征稅,環境保護的意義遠遠大於財政意義。據瞭解,從環保部門征收排污費改為稅務機關征收環保稅,將提高執法剛性,強化企業治污減排的責任。可以預見的是,環保稅征收後,將會增強執法剛性,倒逼和激勵企業加大環保投入。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407.html

全國碳市場有望近期啟動 千億資本空間日漸明晰

竹北通水管
新竹油漆
新竹防水
新竹抓漏
竹北木工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根據計劃,我國將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隨著倒計時的臨近,其開展進程備受關註。據悉,目前準備工作已經就緒,等待國務院的批準之後即可正式啟動。屆時,千億級別市場空間將逐漸明晰。
全國碳市場有望近期啟動 千億資本空間日漸明晰
  自2015年,我國宣佈於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按照計劃,到2020年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躍、監管嚴格、公開透明的市場。如今,距離2017年即將畫上句號,碳市場是否會如期啟動?
  對此,國傢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馬愛民稱,準備已經基本就緒,在等待國務院的批準,批準之後,應該很快就會宣佈啟動。
  我國碳市場推進歷程
  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重要制度設計,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我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也是利用市場機制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一項重大舉措。
  早在2011年10月,國傢發改委下發《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批準北京、上海、天津、等7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拉開瞭我國碳交易從無到有的序幕。
  與此同時,非試點地區也不甘人後,2015年以來,江蘇、甘肅、新疆、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先後公佈瞭碳市場建設方案。
  2016年1月,國傢發改委發佈瞭《關於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確保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實施碳排放權交易制度。
  如若市場預期,全國碳市場有望在近期啟動。屆時,“1+N”的全國碳市場交易體系也將形成。而當全國碳市場在2017年底之前運行之後,中國或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場。
  啟動後市場規模如何?
  來自中國經營報消息,截至2017年9月,在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的省市納入交易的有近3000傢重點排放單位,累計配額成交量達到1.9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約45億元。在碳市場各方的需求下,也催生瞭一些金融業務,如借碳交易、賣出回購業務等。顯然,這將是一個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
  業界指出,如以當前試點地區的碳價平均標準來測算,現貨交易規模可能會達到12億元到80億元。如果考慮碳期貨進入碳市場,規模將放大到600億元到4000億元,成為我國僅次於證券交易、國債之外第三大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
  然而,受限於各行業歷史排放的基礎數據水平參差不齊,全國碳市場啟動方案較為保守,可能隻會納入原定八個行業中的一個,即電力行業。中科華碳研究院執行院長張曉博指出,初期碳市場規模可能會小於以前的預期。
  事實上,這仍然是一個不小的市場。有第三方機構進行過測算,僅納入電力行業的全國碳市場規模就達到瞭37億噸,而現在全球最大的歐盟碳交易市場(EU-ETS)的規模是20億噸。
  從目前全國碳市場的工作進度來看,一方面國傢主管部門較為謹慎,另一方面市場參與方信心也不足。縱觀國外碳市場建設,這均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持續改善的過程。因此,有人認為,顧慮不必太多,應該按照原定計劃大刀闊斧地進行市場建設,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細節,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促進碳減排。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