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助力治污攻堅 “費改稅”不隻是名稱的變化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自2018年1月1日起,環保稅正式開征,以“法”的形式,明確表達瞭“污染者付費”的導向。作為一個新開征的稅種,環保稅的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有利於促進企業的綠色轉型。
居家、公司行號垃圾清運、廢棄物處理、大型家具回收,服務快速,包月及計重或計桶供客戶選擇,合法登記的清潔公司、廢棄物清除許可,專業技術人員及專業廢棄物清運車輛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自2018年1月1日起,環保稅正式開征,以“法”的形式,明確表達瞭“污染者付費”的導向。作為一個新開征的稅種,環保稅的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有利於促進企業的綠色轉型。
2018年1月1日,我國第一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這標志著一個新的稅種——“環保稅”自此取代瞭已存在十餘年的“排污費”。其中,對於企業而言,把原有的排污費升級為環保稅,並沒有產生新的稅費負擔,隻是一種強調程度的提升。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表示,環保稅的稅收規模並不大,此次“費改稅”主要目的並不在於籌集財政收入,而是為瞭引導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樹立環保意識、建設美麗中國,其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遠大於財政意義。
根據規定,環保稅征收對象主要是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尤其是針對工業企業為主,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從今年起將戴上“緊箍咒”;而環保稅納稅人不包括居民個人,對居民生活排污和普通農戶畜禽養殖排污也不征收環境保護稅。
費改稅不隻是名稱變化
作為一個新開征的稅種,環保稅涉及面廣、專業性強、社會關註度高,也將帶來一系列的變化。首先,環保稅法施行後,環保不過關,不但主政官員要受罰,這些直接排污的利稅大戶也會背上沉重的環保稅包袱。
其次,相比於排污費,環保稅層級更高,其征收遵循瞭稅收法定原則。征收的標準和程序受到嚴格規范,地方官員今後無論是想多收還是少收,恐怕再也難以任性。
在稅收征管方面,環境保護費改稅後,征收部門由環保部門改為稅務機關,環保部門配合,將開啟“企業申報、稅務征收、環保監測、信息共享”的稅收征管模式。
另外,在計稅依據方面,環保稅將應稅污染物的排放量作為計稅依據。其中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按照排放量折合的污染當量數確定;固體廢物按照固體廢物排放量確定;噪聲按照超過國傢規定標準的分貝數確定。
在具體操作中,業內人士建議,環保稅收制度應該與之前推行的排污許可證等相關制度做好銜接,包括將環保稅與排污權有償使用費統一起來,使不同制度相互結合,產生協同作用。
環保稅開征飽蘊綠色暖意
作為一種特定政策目的稅,環保稅對應的是仍然嚴峻的生態環境形勢,它以“法”的形式,明確表達瞭“污染者付費”的導向,傳遞出當前中國經濟轉型,更加註重生態文明建設的強烈信號。
“多排污多交稅,少排污少交稅”的要求將促使企業面臨兩種選擇:要麼直接繳納排污稅,要麼“痛改前非”,完成污染整治或者搬遷改造。環保稅按排放量征收有利於促進企業提升環保水平,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環保稅不僅為環保產業帶來利好,也為更寬泛的綠色產業提供機會。”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表示,環保稅執行力度的加大,將為“三廢”處理企業帶來利好,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第三方治理,擴大環保產業蛋糕。
此外,據環境保護部法規司負責人介紹,征收環保稅有利於提高執法剛性,減少地方政府幹預,內化環境成本。環保稅的開征將在構建綠色財稅體制、綠色生產和消費體系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929.html
【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近年來,土壤污染防治備受關註,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剛剛過去的2017年,各部門均在加速推進防治土壤污染的相關工作,土壤修復市場空間逐漸擴容,企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
自“土十條”和《農業面源污染土壤治理》頒佈以來,土壤污染防治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一系列利好政策持續加碼。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土十條”的落地之年,期間,環保部牽頭成立全國土壤污染防治部際協調小組,制定瞭工作規則和工作要點,並強化“土十條”目標考核,與各省區市簽訂目標責任書。與此同時,中央部委以及地方政府,都在加速推進防治土壤污染的相關工作。
在資金支持方面,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5億元,主要用於31個省(區、市)土壤(含重金屬)污染防治,新啟動一批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
為滿足新形勢下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科技需求,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聯合組織編制瞭《土壤污染防治先進技術裝備目錄》,旨在促進先進土壤污染防治技術與裝備推廣應用。
據悉,該裝備目錄共有14種先進技術裝備,包括污染土壤異位淋洗修復技術、土壤與修復藥劑自動混合一體化設備等,供各類企業、財政投資或產業技術資金、各類土壤污染防治領域的公益、私募基金及風險投資機構等用戶在土壤污染防治技術升級改造和投資時參考,為土壤污染防治增添新的“利器”。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相關法律法規與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土壤修復將會越來越趨於理性,市場在爆發之後將趨於平穩,“十三五”時期市場有望突破1000億元,污染治理方式將向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行業競爭將會加劇,相關產業和企業將得到迅速發展壯大。
受益於土壤修復的巨大空間與政策紅利,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土壤修復行業,據統計,截至2017年5月擁有土壤相關業務的企業就已達到2600多傢,且實力較強的企業主要分散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湖南等19個省市,不乏科研背景較強的企業和國企,為土壤污染防治技術註入源源動力。
目前覆蓋全產業鏈、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大型修復企業早已存在,但高水平專業化、精細化服務的企業還不多。若要立於市場的不敗之地,需要擁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也要求企業在不斷提升綜合能力的同時,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修復材料、裝備、工藝。
相關機構認為可重點關註以下概念股:1、高能環境:土壤修復領域龍頭,2017年訂單放量;2、鴻達興業:耕地修復稀缺標的,PPP模式有望加速土壤改良推廣;3、永清環保:土壤修復業務全國重點區域佈局顯現成效。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926.html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836.html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831.html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707.html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706.html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701.html
新竹裝潢
新北垃圾清運
台北垃圾清運
台中搬家
台中搬家公司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489.html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484.html
新竹裝潢
新北垃圾清運
台北垃圾清運
台中搬家
台中搬家公司
source: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2289.html